經品質檢測:籽粒容重784克/升,粗蛋白9.8%,粗淀粉80.8%,粗脂肪5.8%。產量水平:2008年陜西省夏玉米區試,平均畝產680.1公斤,比對照鄭單958增產7.7%。2009年陜西省夏玉米區試,平均畝產591.9公斤,比對照鄭單958增產8.9%。2009年陜西省夏玉米生產試驗,平均畝產578.1公斤,比對照鄭單958增產8.7%。栽培技術要點:種植密度4000-4500株/畝。注意氮磷鉀配合施用。施好基肥,重施攻穗肥,酌施攻粒肥,澆好大喇叭口至灌漿期的豐產水。適宜地區:適宜陜西省關中夏播種植;山西南部復播玉米區。

陜科6號以其耐旱、耐密、豐產、不倒伏、不禿尖,不穗腐,高抗病、品質優,脫水快等特性大田表現出類拔萃,沒有減產,喜獲豐收,因其品質優糧販收糧時比其它品種也要高幾分錢
陜科6號2018年農業農村部組織的尋找高產玉米品種活動中,現場測產高達1773斤,榮獲黃淮海地區第一名。由于陜科6號抗病抗倒抗高熱品質優產量高,推廣面積大,種植范圍廣2019年榮獲國家農業最高獎項"豐收獎"。2019年陜科6號榮獲陜西省科學技術"二等獎"。
2016年陜西遭遇50年來的歷史大旱,其它玉米品種都不同程度的減產甚至絕收,老百姓叫苦不迭,加上糧價連續低迷,群眾損失慘重。
陜科6號在我省推廣種植以來,連年豐收高產,加上陜科6號品質優,脫水快,好賣糧,種植戶是即增產又增收,目前已成為陜西春夏播大田玉米的主導品種。
形態特征
夏播生育期99天左右。株型緊湊,葉片上沖,株高240厘米左右,穗位高80厘米左右,雄穗有效分枝9-15個。果穗筒型,穗行16-18行,穗粗5.2厘米,行粒數40粒左右。籽粒馬齒型,白軸黃粒,千粒重330克左右,出籽率90%左右。該品種莖稈堅韌,抗倒伏,活稈成熟,適應性廣。
產量水平
2008年陜西省夏玉米區試,平均畝產680.1公斤,比對照鄭單958增產7.7%。2009年陜西省夏玉米區試,平均畝產591.9公斤,比對照鄭單958增產8.9%。2009年陜西省夏玉米生產試驗,平均畝產578.1公斤,比對照鄭單958增產8.7%。
栽培技術
栽培技術要點:推薦種植密度4000株/畝。株行距可參考以下數值:行距50厘米株距33.3厘米(10寸)
行距55厘米株距30.3厘米(9.1寸)
行距60厘米株距27.8厘米(8.3寸)
行距65厘米株距25.6厘米(7.7寸)
行距70厘米株距23.8厘米(7.1寸)
注意氮磷鉀配合施用。施好基肥,重施攻穗肥,酌施攻粒肥,澆好大喇叭口至灌漿期的豐產水。
種植區域
黃淮海大田玉米。陜西、山西。
產品相冊
2010年陜西審定,2013年山西引種,2017年山東引種。
畝產量
2011年參加山西省玉米南部復播區域試驗,平均畝產695.7千克,比對照鄭單958增產8.3%;2012年生產試驗,平均畝產737.4千克,比當地對照增產6.3%。
品種特點
陜科6號玉米品種生育期107天左右,與對照鄭單958相當。幼苗第一葉葉鞘淺紫色,葉尖端圓形,葉緣紫紅色。株形緊湊,總葉片20~21片,株高平均250厘米,穗位平均100厘米。雄穗主軸與分枝角度中,側枝姿態直,一級分枝12~15個,最高位側枝以上的主軸長10厘米,花藥黃色,穎殼綠色?;ńz粉紅色,果穗筒型,穗軸白色,穗長平均17.6厘米,穗行數16~18行,行粒數平均36粒,籽粒黃色,粒型馬齒型,籽粒頂端淡黃色,百粒重35克,出籽率85.4%。
抗病鑒定
2011~2012年山西省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山西農業大學農學院鑒定,中抗莖腐病,感穗腐病、粗縮病,高抗矮花葉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