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節海棠播種繁殖常用與國內外引種、品種改良和規模性商品生產,在室內或溫室內均可進行,常規引種以春季4~5月或秋季9~10月為宜。因種子特別細小,播種時需謹慎操作。
扦插繁殖
竹節海棠扦插可采用莖插、葉插和根莖插。
莖插:竹節海棠莖插繁殖在室溫條件下全年皆可進行,但以4~5月效果最好,生根快,成活率高,常選取健壯的莖部頂端做插穗,插后一般在9~27天愈合生根。
葉插:竹節海棠葉插繁殖以夏、秋季節效果最好,室溫栽培,冬季也可進行,但生根緩慢。如扦插過程,插壤溫度低于15℃,生根則要延遲,低于10℃時就難于生根。
根插:竹節海棠于春、秋季將低下根莖剪成3~5厘米斜插或平放于沙床,保持室溫20~22℃,一般插后15~20天長出不定根,30~40天萌發出不定芽。

土壤
竹節海棠養殖土壤常用堆肥土、腐葉土和炭土配置而成,堿性或粘重、易板結的土壤不利于新根生長,易導致莖葉矮小、色彩暗淡,易引起萎黃病。
溫度
竹節海棠在溫暖的環境下生長迅速,莖葉茂盛,花色鮮艷,生長適溫為19~24℃,冬季溫度不低于10℃,否則葉片易受凍,但根莖較耐寒。
澆水
竹節海棠喜歡半陰、溫和濕潤的環境,抗旱性強,但怕水澇,因此澆水要見干見濕,以盆土保持濕潤為最佳,在盛夏季節需要對葉面和地面進行噴水。
施肥
竹節海棠喜肥,施肥應在盆土干時劃鋤進行,施肥后澆水可便于植株吸收,春季生長旺盛期每10天至15天施一次稀薄液肥,夏季高溫季節應減少施肥,開花期和冬季暫停施肥。
光照
竹節秋海棠喜陰怕暴曬,適宜長年南陽臺內栽培,春、秋、冬季宜給予充分的陽光,夏季避免強光照射,否則會使植株葉片發黃,生長緩慢。
修剪
竹節秋海生長旺盛,對生長多年的植株或植株生長得過高或莖下部的葉片脫落造成株形不美觀、影響觀賞效果的可結合春季換盆進行修剪,以利植株萌發新枝。
病害防治
竹節秋海如遇高溫潮濕天氣易發生病蟲害,要加強通風透光,盆土不能偏濕,更不能讓盆內積水,每半月噴一次殺菌劑。如發現有紅蜘蛛危害時,可噴灑三氯殺螨醇1500倍液。
葉緣枯焦、落葉的原因
低溫或酷暑
竹節海棠喜溫暖,最適宜生長的溫度為15~18℃,雖是秋海棠中較為耐寒的種類,但在5℃以下時,葉片也易受凍脫落。竹節海棠畏酷暑,溫度達30℃以上,植株生長緩慢而呈半休眠狀態,養護稍有不當時,也易產生落葉。
強光或過陰
竹節海棠喜充足的散射光,在410勒克斯的光強時生長最好。夏季高溫時如光照過強,易引起葉片的焦尖、焦邊,葉片變黃甚至落葉。光照不足時會造成葉、花數減少和植株徒長,光照過弱還會導致落葉。
干旱或過濕
秋海棠自然生長于濕度較大的林下或溝谷地帶,而且它的莖葉柔嫩多汁,因此在生長時期除需要提供一個濕潤的生態環境外,還應供應充足的水分,但忌過濕。過于干旱與水濕都會影響植物根系的吸收而引起落葉,特別是在冬季低溫時更要節制澆水,否則易導致爛根落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