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產中國中部和北部。中國東北至西南各省區,西北直至新疆均有栽培。朝鮮、日本、蒙古、中亞各國、俄羅斯、歐洲等地以及印度、越南亦均有栽培。葉為桑蠶飼料。木材可制器具,枝條可編籮筐,桑皮可作造紙原料,桑椹可供食用、釀酒,葉、果和根皮可入藥。
形態特征
喬木或為灌木,高3-10米或更高,胸徑可達50厘米,樹皮厚,灰色,具不規則淺縱裂;冬芽紅褐色,卵形,芽鱗覆瓦狀排列,灰褐色,有細毛;小枝有細毛。葉卵形或廣卵形,長5-15厘米,寬5-12厘米,先端急尖、漸尖或圓鈍,基部圓形至淺心形,邊緣鋸齒粗鈍,有時葉為各種分裂,表面鮮綠色,無毛,背面沿脈有疏毛,脈腋有簇毛;葉柄長1.5-5.5厘米,具柔毛;托葉披針形,早落,外面密被細硬毛。
花單性,腋生或生于芽鱗腋內,與葉同時生出;雄花序下垂,長2-3.5厘米,密被白色柔毛,雄花。花被片寬橢圓形,淡綠色。花絲在芽時內折,花藥2室,球形至腎形,縱裂;雌花序長1-2厘米,被毛,總花梗長5-10毫米被柔毛,雌花無梗,花被片倒卵形,頂端圓鈍,外面和邊緣被毛,兩側緊抱子房,無花柱,柱頭2裂,內面有乳頭狀突起。
聚花果卵狀橢圓形,長1-2.5厘米,成熟時紅色或暗紫色。花期4-5月,果期5-8月。

魯桑(MorusalbaL.var.multicaulis(Perrott.)Loud.)
該變種和桑的區別在于葉大而厚,葉長可達30厘米,表面泡狀皺縮;聚花果圓筒狀,長1.5-2厘米,成熟時白綠色或紫黑色。
中國江蘇、浙江、四川及陜西等地栽培。因葉大,肉厚多汁,為家蠶的良好飼料。
產地生境
該種原產中國中部和北部,現由東北至西南各省區,西北直至新疆均有栽培。朝鮮、日本、蒙古、中亞各國、俄羅斯、歐洲等地以及印度、越南亦均有栽培。
生長習性
喜溫暖濕潤氣候,稍耐蔭。氣溫12℃以上開始萌芽,生長適宜溫度25-30℃,超過40℃則受到抑制,降到12℃以下則停止生長。耐旱,不耐澇,耐瘠薄。對土壤的適應性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