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菠蘿果腐病感病初期果皮產生茶褐色病斑,擴大后組織變軟,病斑中部漸變深褐色或黑色,在果皮多角形瘤狀突起的表面上產生許多黑色小點,嚴重時連成一片。遇潮濕時即散出大量白色至黑色條狀物。病菌延及果柄,果實易腐爛、脫落。幼果感病,由于果肉未成熟,病果逐漸干枯,掛于樹上。
果腐病的防治
加強栽培管理,冬季適當修枝,追施有機肥料。適時疏花疏果,噴藥防治蟲害,收獲果實輕拿輕放,避免損傷;果熟期可噴灑1%的波爾多液,或50%速克靈500倍液?;?8%瑞毒霉錳鋅可濕粉劑800-1000倍液,每天7-10天噴1次。

木菠蘿炭疽病菌為害葉片,常表現為有兩種癥狀類型。葉脈壞死性:最初在葉中脈基部開始發病,然后逐漸向中脈頂端蔓延,最后沿中脈向側脈發展,葉脈中毒黃化,變褐壞死,葉脈附近的葉肉組織變褐色;葉斑型:葉片先從葉尖、葉緣開始發病,病斑為半圓形或不規則形,直徑1至數厘米,褐色至暗褐色壞死。為害果實時初呈褐色小斑,后擴展成圓形或不規則形褐斑,導致果實變褐腐爛。后期在病部上長有許多小黑點,即病菌的子實體。
炭疽病的防治
應采取以加強管理為基礎適當時間噴藥保護的防治措施。加強管理收果后,應進行松土,增施有機肥料,盡量剪除樹上的病枝葉及病果;藥劑保護在花期及幼果期要噴藥保護。常有藥有:50%多菌靈可濕粉劑500-600倍液,40%滅病威膠懸劑500倍液,50%滅菌丹可濕性粉劑500倍液及75%百菌清可濕粉劑600-800倍液。
裂果
木菠蘿裂果是一種生理性病害,一般是果實在接近成熟時產生裂果,是一種常見癥狀,主要是由于微量元素特別是鈣缺失造成的。多表現為縱向開裂,少數為橫向開裂。裂開的果肉初呈黃白色,稍后果肉會長出黑色霉狀物而變黑甚至腐爛。6-8月果熟期,久旱遇雨或久雨驟晴,溫度和濕度劇烈變化時容易誘發裂果。
防治方法
果實膨大時期一定要進行果園土地深翻,疏松土壤,促進根系發育,提高根系的吸收功能;注重生長期果園科學施肥,注重施用腐熟有機肥,積極采用測土配方施肥,氮、磷、鉀肥合理搭配,適當增加鈣肥的施用,同時要增施生物有機肥,避免土壤過干過濕而影響對鈣的吸收;發現土壤缺鈣時,每畝地可施生石灰50-70公斤。此外,葉面噴施腐植酸液并配施0.5%的氯化鈣效果更好。久旱要及時對果園進行澆水,避免突遇降雨使得果實迅速膨大而產生裂果。雨季要注意進行田間排水,防止果園由于積水而導致植株受澇影響鈣元素的吸收而產生裂果。[6]
天牛
主要有桑大牛和星天牛為害木菠蘿。幼蟲蛀莖干,輕則使樹體生長不良,重則枝梢干枯折斷或枯死。
防治方法
人工捕殺成蟲,刮除蟲卵,用鋼絲鉤殺蛀入枝干的幼蟲,往蛀孔注入高濃度農藥(5-10倍液80%敵敵畏或40%樂果液),泥封蛀孔熏殺、毒殺幼蟲。
埃及吹綿蚧
該蟲往往群集葉部為害,大量刺吸汁液,致使葉片橘黃,植株樹勢衰退,并導致煤煙病發生。在廣東省和臺灣省種植的木菠蘿發生普遍而嚴重。
防治方法
害蟲少良發生時可用人工抹殺。噴灑松脂合劑8-15倍液,或速撲殺乳油1500-2000倍液等農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