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一種由真菌中的銹菌寄生引起的一類植物病害。主要為害白首烏的葉、莖和果實。銹菌一般只引起局部侵染,受害部位可因孢子積集而產生不同顏色的小皰點或皰狀、杯狀、毛狀物,有的還可在枝干上引起腫瘤、粗皮、叢枝、曲枝等癥狀,或造成落葉、焦梢、生長不良等。嚴重時孢子堆密集成片,植株因體內水分大量蒸發而迅速枯死。氣溫在14~28℃、相對濕度在70%~80%,持續5d以上時病害迅速蔓延,發病率最高可達50%。防治措施:清除病葉、病株;或用75%的百菌清1000倍液或75%的甲基托布津800~1000倍液噴灑,每7~10d噴藥1次,連噴2次。

褐斑病又稱立枯絲核疫病,主要是由立枯絲核菌引起的一種真菌病害。多于夏季發生,危害葉片。防治措施:保持田間通風透光,剪除病葉。發病初期用1∶1∶200波爾多液噴灑,連續數次可控制病害發展;也可用50%代森銨800倍液進行噴灑。
蚜蟲
又稱蜜蟲、膩蟲等,多屬于同翅目蚜科,為刺吸式口器的害蟲,以成蟲、若蟲吸食莖葉汁液,嚴重時還可造成莖葉發病,影響植株的正常生長,產量降低。防治措施:按1∶4∶400的比例配制洗衣粉、尿素、水的溶液進行噴灑,或者用10%氧化樂果乳劑1000倍液,或用敵敵畏乳油1000倍液噴灑。
地老虎
以幼(若)蟲危害根部,造成地上部生長不良或枯萎死亡。發生時可用75%辛硫磷配以炒香的麥麩、谷糠等制成毒餌或配成毒土于傍晚撒于畦面誘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