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害癥狀
葉斑?。?br />
本病多發生在植株下部葉片上,病原菌為半知菌亞門鐮孢霉屬的真菌,菌絲及孢子在植株殘體及土壤中越冬,以風雨、灌溉、澆水濺漬等方式傳播。
1、病斑初為褐色小斑,擴展后病斑呈圓形至橢圓形,邊緣暗褐色至紫褐色,內為灰褐色至灰白色。
2、在潮濕的天氣條件下,病斑上出現粉紅色霉狀物,即病原菌的分生孢子。
3、發病后期病葉萎蔫干枯或病斑干枯曖朕脫落,造成穿孔。
防治技術
1、及時摘除病葉。
2、發病初期(植株下部葉片出現病斑時),用0.2~0.5%高錳酸鉀液;或5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或50%代森銨可濕性粉劑500倍液噴霧防治。
3、發病地區避免連作,最好與其它花木或作物間隔2~3年輪作。
藥劑防治
1、發病初期及時噴藥防治,藥劑有1:1:200的波爾多液,50%的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50%的多菌靈可濕性粉劑500倍液噴霧,40%的菌毒清懸浮劑600~800倍液噴霧;或用代森鋅可濕性粉劑300~500倍液澆灌。
2.現代保護環境的去除蟲害的方法除了使用稀釋的洗滌劑外,還可以在周圍種植一些讓蟲子避而遠之的植物,或者放些吃那些害蟲的益蟲。
有時發生葉斑病和白粉病危害,發病初期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或70%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700倍液噴灑。蟲害有介殼蟲危害,可用25%噻嗪酮可濕性粉劑1500倍液噴殺。
球蘭炭疽病
球蘭炭疽病一般通過傷口侵染,表現為葉部黑斑點。初時在葉面上出現若干淡黃色、黑褐色或淡灰色的小區,有時聚生成若干黑色帶,當病斑擴大時,周圍組織變成黃色或灰綠色并下陷,嚴重時可導致整株死亡。
防治方法:加強管理,種植勿太密,保持良好的透光通風,澆水時應從盆邊緣澆水,如有被害葉片,應及時剪除病葉,避免曬傷、寒害、肥傷、藥害,減少炭疽病發生。做好平時預防,可用80%炭疽福美6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定期噴殺。
球蘭軟腐病
球蘭軟腐病在高溫高濕的環境中容易發生軟腐病,夏初陰雨季節易發病,冬季較少。初期葉面、葉柄出現水浸狀斑點,而后萎蔫下垂,失去觀賞價值。一般為全株發病,葉片受害時,為暗綠色水浸狀小斑點,迅速擴展呈黃褐色軟腐狀,并有褐色的水滴滲出,有特殊臭味。
防治方法:植株一旦發病,應及時將病葉剪除,傷口用M-45大生粉涂抹防止重新被感染。用農用鏈霉素5000倍或甲基多硫磷1000倍等噴霧防治。
介殼蟲
介殼蟲常寄生在葉片葉鞘和莖上,特別是在葉鞘葉背等陰暗處,以刺吸式口器深入植株的氣孔吸取營養,對球蘭生長影響極大,致使苗株逐漸衰退、黃化,且易感染病害而致死亡。夏季高溫多雨,通風不良或日光不足,極易發生介殼蟲危害。
防治方法:注意通風,及早發現蟲體,少量發生時用毛刷刷去蟲體,再用水沖洗干凈。當蟲害大面積發生時,采用化學方法防治。在若蟲孵化盛期,噴灑藥劑1~3次。例如用80%敵敵畏乳油或3%除蟲菊酯1000倍液每隔7~10d噴灑1次,連續3次。
蚜蟲
蚜蟲種類較多,是一種體小而柔軟的常見昆蟲,常群集于枝、葉的幼嫩莖稍處吸取養分,使受害植株生長停滯,葉片變黃。其分泌物常導致各種霉菌的寄生,特別容易導致煤污病的發生。
防治方法:蟲害少量發生時,可用水或肥皂水沖洗葉片,或摘除受害部分?;瘜W防治時可以用溴氰菊酯1000~1500倍、40%氧化樂果2000倍或敵百蟲1000倍藥液噴灑防治,每隔5~7d1次,連續噴殺3次,有較好的防治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