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樹壽命長,華北、西北各地常見百年以上大樹,產量仍很高。經濟壽命亦很長,在40~50年間。杏對土壤、地勢的適應能力強,多種植在山坡梯田和丘陵地上,在800~1000米的高山上也能正常生長。在壤土、粘土、微酸性土、堿性土上甚至在巖縫中都能生長。杏樹耐寒力較強,可耐-30℃或更低的溫度;耐高溫,如新疆喀什等地,夏季最高氣溫43.4℃仍能正常生長結果且品質佳。
分布范圍
可能原產中國,亞洲中部,日本和朝鮮,但是在亞美尼亞和古波斯國的地域也發現有此植物;中國的西北、華北和東北各地分布最廣。中國在公元前3000年就開始大量栽培,西方國家的主要是通過絲綢之路而傳過去的,性耐寒、喜光、抗旱、不耐澇。
杏在中國分布范圍很廣,除南部沿海及臺灣省外,大多數省區皆有,其中以河北、山東、山西、河南、陜西、甘肅、青海、新疆、遼寧、吉林、黑龍江、內蒙、江蘇、安徽等地較多,其集中栽培區為東北南部、華北、西北等黃河流域各省。在新疆伊犁一帶野生成純林或與新疆野蘋果林混生,海拔可達3000米。
為了發展杏商品基地,先后在一些老產區建成了一批新品種基地,如河北巨鹿、廣宗的串枝紅杏基地,山東招遠的紅金榛杏商品基地,張家口大扁杏商品基地,北京的水晶杏基地,山東嶗山關爺臉杏基地,山西陽高京杏種植基地,歷城紅荷苞基地,河南澠池仰韶紅杏基地,陜西華縣大接杏基地,甘肅敦煌李光杏基地和新疆英吉沙杏基地等。在這些基地的建設過程中,選用名優品種,科學的栽培管理技術,使中國杏生產水平躍上了一個新的臺階。
較耐寒,喜涼爽,喜陽光,在晝溫15-25℃、夜溫3-5℃的條件下發育良好。忌高溫和積水,耐寒抗霜,晝溫若連續在30℃以上,則花芽消失,或不形成花瓣;晝溫持續25℃時,只開花不結實,即使結實,種子也發育不良。根系可耐-15℃低溫,但低于-5℃葉片受凍邊緣變黃。
日照長短比光照強度對開花的影響大,日照不良,開花不佳。喜肥沃、排水良好、富含有機質的中性壤土或粘壤土,pH為5.4~7.4。為多年生花卉,常作二年生栽培。
分布范圍
中國各地公園栽培供觀賞。原產歐洲北部,中國南北方栽培普遍。作為藥用植物,在河北省有少量種植。